— 1 —
要擁抱市場競爭
偉大的企業不一定誕生于完全市場化的生態中,但一定是成就于完全市場化的生態中。沒有市場壓力的傳遞是企業內部機制僵化的根源。一個完全壟斷的市場一定會整體走向對用戶需求變化漠視,甚至無視,走向對傳統產品的過度依賴和固守,而放棄了對持續旺盛的競爭力追求。
對企業以及企業里的人而言,這是一種很舒適的狀態,所以,企業是人的集合,人天性是懶惰的。很少有企業能夠走出這種舒適圈。這是缺少了外部壓力,則全完全取決于內部自身對企業價值的定位和追求,當然這種自身價值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多和少為準繩的,要超脫于人的本性,還是很艱難的事情。
所以,過去的道路客運行業可以說有成功的企業,但沒有偉大的企業。如今的道路客運市場化程度在快速提升,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在被動式的推進,是完全不隨行業任何人主觀愿望和意志為轉移的,行業主動市場化的意識還是相對滯后,凡是主動市場化,保有市場競爭壓力,必然能夠走向成功,甚至成就偉大的。
我們應該期待道路客運行業的進一步放松管制,鼓勵更多的、不同的主體參與到道路客運市場中,將加速推進道路客運行業的成長和進步。一個行業之所以僵化和落后往往是先進的、現代的主體進不來,落后的、傳統的出不去。淘汰和清空落后的、僵化的行業企業本身就是道路客運行業和市場進步的重要表現。
— 2—
要重構新體系
整體看,在過去行業好的時候,道路客運行業還是相對聚焦的,在危機到來的時候,換一種說話就是產業相對單一的,抗風險能力低。任何企業都有一種內在的多元化擴張的沖動。這個過程中,因為行業企業較好的現金流和資源優勢,具有一定的規模企業大多進入了一些和主業相關或非相關的領域。但要說多元化相對成功的企業是鳳毛麟角。
究其原因是什么?
華為起草其《基本法》提出要回答的三個問題:一是華為為什么成功?二是華為過去成功能否使華為在未來獲得更大的成功?三是華為要獲得更大的成功還缺少什么?
同樣需要反思的是,道路客運企業在客運主業上的成功是否能夠獲得在其他多元業務領域的成功?是不是為了保護客運主業上成功的根基不動搖,這個根基包括認知、方法和手段體系,而在其他多元業務領域照盤全收了客運主業成功的一套體系。其他相關業務領域要成功還缺少什么?為什么不能采用一套相關業務領域能夠成功的通用的做法體系?……。
如今,道路客運行業連年負增長,這個傳統的班線客運行業已病入膏肓,對于還有一定能力的企業而言,應是不必患得患失于新認知和做法體系會沖垮傳統客運主業的根基,從而造成主業規模存量和增長的損失。這是成就偉大的機會,因為可以不受限于傳統的管理框架,用本應有的科學認知和方法體系,大膽構建適應相關多元業務的管理框架,如此成長為第二曲線、核心業務可能性就會更大,甚至做大做強,成為數一數二。
當然新的認知、方法體系和管理框架不一定成功,但完全以過去成就了傳統班線客運的,肯定不行,如今稍有遲疑,就無法成就偉大,甚至就會被拋棄。
用客戶推動變化
道路客運行業企業在物理上離客戶很近,但對于需求的變化和壓力的感知又很弱。到用戶思維如此在各行各業深入人心的今天,在實踐中一個小小微信公眾號的及時回復都能讓用戶真心激動半天,這個行業離用戶有多遠可見一斑,也映射出這個行業的靜如止水。
在基于經濟和效率成本基礎上大規模由高鐵等替代之外,客戶出行個性化、務化需求正快速取代標準化、單一化的產品需求,這是對傳統的巨大挑戰,但如果能夠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體系,則是激活組織、贏取未來的最大機會。這是因為以客戶為中心是一種打破平衡、推動流動和變化的力量,一切圍繞客戶需求的變化而變化,是一種無窮盡的巨大力量。(來源:公路客運企業家沙龍)